今年10月1日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大喜日子;10月6日,又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建交50周年。在这值得纪念和回忆的日子里,我们专门拜访了捷克援华专家俱乐部主席约瑟夫·摩利斯先生。这位令人敬爱的长者虽已82岁高龄,且体弱多病,但一谈起半个多世纪的不了中国情,仍那样忘我、动情,令人感动、折服。
摩老先生早年是一位桥梁建筑工程师。1947年,正当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炮声打响之时,捷克著名制鞋企业家巴佳预言一旦战争结束,中国人会需要大量的鞋子,所以决定开办中文学习班,培养今后开拓中国市场的营销人员。摩利斯则想,中国没什么大桥,就是有,也被日本人破坏殆尽。到中国去造桥,必定大有可为。他抱着“到中国造桥”的理想参加了中文学习班。当时报名者有48人之多,但两年下来,坚持到底的只剩3人,摩利斯是其中之一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,捷克斯洛伐克迅速宣布承认新中国。在战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,两国人民相互支持和帮助。随着两国贸易往来的迅速发展,捷外贸部决定在北京开设商务代表处。经过严格筛选,33岁的摩利斯于1950年5月被调到外贸部,筹建和主持中国处工作。在此后的10年里,摩利斯一直从事捷中贸易工作,并先后两次常驻北京,出任商务专员。战后的中国百废待兴,却受到西方列强的经济封锁。在困难时刻,捷政府向中国提供了大批物资和成套设备,并派出大量技术人员,支援中国恢复和发展经济。摩利斯实现了他“到中国造桥”的理想,他铺架的是捷中人民友谊之桥。他自豪地说:“这是我一生中最成功的10年,”并拿出珍藏的“友谊奖章”给我们看。在《友谊纪念证明书》中写着:“约瑟夫·摩利斯同志:为了感谢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真诚的、热情的帮助,现送给您友谊纪念章一枚,以志纪念。”这是1959年6月17日由周恩来总理签发的,是他即将离任回国前夕,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他最高的褒奖和评价。
往事如烟,摩利斯特别向我们讲述了几件令他终生难忘的事情:
摩利斯打一手好网球。到北京工作后,他常到国际俱乐部打球,由此结识了毛主席身边一位姓王的礼宾官员。两人很快成为好朋友,还结对参加双打比赛,并获得冠军。每次比赛后,王总是把他们的“战绩”告诉毛主席,第二天又告诉摩利斯他是如何向毛主席汇报“战况”的。终于有一天,摩利斯亲眼见到了毛泽东。那是捷新任驻华大使向毛主席递交国书,摩托斯作为主要外交官之一陪同在场。毛主席与大家一一握手,王作为礼宾官向毛主席逐一介绍。当轮到摩利斯时,王告诉毛主席说:“这就是与我一起打网球的摩利斯!”毛主席眼睛一亮,风趣地说:“打得好!重要的是,你们打败了资本主义。好好打!”一句话全场气氛顿时活跃起来。
50年代初期,中国每年向捷出口2万吨大米。一天,摩利斯得到捷外贸部长指示说,大米不够,能否再设法从中国弄1万吨,否则就得动用外汇购买别国产品。摩利斯马上与中国外贸部长联系。但当时中国经济正在恢复之中,自己也相当困难,老百姓买东西都定量供应,无力再提供更多的大米。万般无奈,摩利斯只好求大使和他一起去找周恩来总理。周总理告诉他们,战争刚结束,中国确有很多困难,但答应“想想办法”。没多久,中国外贸部就来电话说:中国政府把向捷出口大米的配额从原来的2万吨提高到3万吨。恰好那时有一个外交宴请活动,周总理在来宾中发现了摩利斯,马上走近他,幽默地问道:“您有米饭吃了吧?”
1987年春,邓小平同志在会晤来华访问的捷联邦总理时,高度评价了捷专家和技术人员五、六十年代帮助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贡献,并盛情邀请当年获得“友谊奖章”的部分老专家重访中国,看看30年后中国的变化和他们亲手建设的工厂。在中国政府盛情邀请下,包括摩利斯在内的26位老专家再次踏上中国这片热土。
中国天翻地覆的变化令摩利斯感到欣慰,与中国老朋友重逢令他兴奋。他动情地说:“中国人民没有忘记我们!”近年来,摩利斯老先生虽年事已高,但仍不知疲倦地为促进和发展中捷友谊辛勤工作,与其他志同道合者一起,以讲座等形式介绍中国的成就和真实情况,大声疾呼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。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,他四处奔走,八方联络,落实各项活动事宜。他最后说:“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对的,希望中国人民坚持走下去。”